吴王世家
泰伯,一作太伯,姬姓。岐山周原(今陕西岐山县)人,后南奔荆蛮,定居梅里平墟(今无锡县梅村镇)。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,卒于武乙四年。
泰伯父亲亶父,号古公,居豳时,克缵后稷公刘之业,积德行义,国人戴之。然被狄人所侵,事之以币皮、犬马、珠玉、不得免,遂离豳迁居岐山下周原,改国号为周。古公有三子:长泰伯、次仲雍、三季历。季历子昌有圣瑞,古公昵爱之。欲立季历以传昌。是时,商道衰,周室盛,古公有翦商之志。泰伯、仲雍望风知指,便遵依父志,让弟季历继承王位。
殷帝祖甲年间,古公患病,泰伯、仲雍托命采药远走,联袂奔至荆蛮,随乡入俗,断发文身,示不可用。荆蛮义之,从而归附得千余家,被奉为当地君主,僻处东南梅里,自号“勾吴”。
“泰伯三以天下让”精神可嘉,闻名于世。泰伯立国后,治理有方,数年之间,黎庶殷富。是时,殷末世衰,中原侯王屡相用兵,恐及于荆蛮,故泰伯起城。 泰伯城周三里200步,外郭300余里,在西北隅,名曰“故吴”。自21世夫差亡国后,此城才废弃,称为“故吴墟”。至唐代还保存城内宅、井等遗迹,世变沧桑,历遭破环,至今故城遗址已荡然无存。
泰伯立国后,大力兴修水利,开凿太伯渎职(俗称伯渎港),这是一条长七十八里,宽十二丈的人工运河。又复教民耕织,从西北移植文化于东南,并且逐渐兴起了制陶和冶铸业。
泰伯在位四十九年,上寿九十有一,于梅里东之皇山(今称鸿山)。东汉桓帝永兴二年(一五四),命吴郡太守麋豹监修泰伯墓,并在泰伯故城中“即宅为祠,建造泰伯庙。每年正月初九,相传为泰伯祭祀瞻仰者众,形成闻名于世之“泰伯庙会”。
仲雍 名熟哉,一名虞仲。生于殷武丁四十四年,卒于殷帝乙二年。古公亶父次子。古公三子季历之子昌有圣瑞,古公欲以国及昌,仲雍承父意,遂从胞史泰伯借为父采药为名,南奔荆蛮,断发文身,示不可用。泰伯无子,薨后由仲雍即位为勾吴国君。在位五年,享寿九十有二,卒后葬海虞山,即今常熟市之虞山。武王灭商后,追封为吴伯。
季简 泰伯嗣子,生于殷祖甲十五年,卒年不详。吴王第二世,在位三十一年。卒葬江苏常熟。
叔达 吴王第二世季简长子。生于殷庚丁十三年,卒年不详。吴王第三世,在位十八年。 周章 吴王第三世叔达长子。生于殷帝武乙二十二年辛卯,卒年不祥。 周武王四年,出师伐纣,纣亡。五年,武王以天下未定,夜不能寐,乃封功臣昆弟,“以藩屏周”。求泰伯、仲雍之后,知仲雍曾孙周章已为吴君(吴王第四世),遂封为吴伯,主泰伯祀,列为诸侯,在位二十二年,殁葬虞山。
熊遂 吴王第四世周章长子。生于商纣二十年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第五世,在位四十八年。 柯相 吴王第五世熊遂子。生于周成王乙巳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第六世,在位三十年,殁葬锡邑柯山。
疆鸠夷 吴王第六世柯相子。生于周康王在位之年,卒年不详,袭封吴伯,为吴王第七世,在位五十一年。
馀桥疑吾 吴王第七世疆鸠夷子。生于周昭王已未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第八世,在位三十八年。子二,长柏卢,次柯卢。公薨,传位于次子,而柏卢让位无考。
柯卢 吴王第八世馀桥疑吾次。生于周穆王丙串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第九世,在位五十九年。
周繇 吴王第九世柯卢子。生于周穆王癸酉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第十世,在位三十二年。
屈羽 吴王第十世周繇子。生于周懿王庚戌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一世,在位三十四年。 夷吾 吴王十一世屈羽子。生于周厉王丁卒,卒年不祥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二世,在位三十三年。 禽处 吴王十二世夷吾子。生于周二相——周(周公旦之后)召(召公奭之后)共和甲子年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三世,在位三十九年。
转 又名君转,吴王十三世禽处子。生于周宣王庚子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四世,在位四十一年。 颇高 吴王十四世转子。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五世,在位九年。
句卑 句一作勾,又名毕珍,吴王十五世颇高长子。生于周庄王四年,卒年不详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六世,在位五十一年。 去齐 吴王十六世句卑长子,生于周惠王二十年,卒于周定王二十一年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七世,在位三十五年。
寿梦 名乘,字熟姑,吴王十七世去齐子。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,卒于周灵王十一年。袭封吴伯,为吴王十八世,在位二十五年。 寿梦元年(前五八五),朝周,适楚,观诸侯礼乐。二年正月,吴伐郯(今山东郯城西南),郯败,遂与吴媾和。是岁,晋楚争霸,晋欲以吴削弱楚。时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请使于吴,晋侯许之,寿梦大悦。以为行人,教吴射御,导之伐楚。二国从斯结雠。于是吴始通中国,而与诸侯为敌。三年冬,晋却以郯服妻于吴,使士燮(文子)公齐、鲁、邾伐之。由于晋屡失信,诸侯多有离心,晋患之。于周简王四年(前五八二)会卫等七国于蒲(今河南长垣东),以重温马陵之好。晋欲会吴王,寿梦不至。寿梦五年,伐楚,败子兵。寿梦十年,晋、齐、宋、卫、郑等会吴与锤离,吴始参与中原诸国盟会。寿梦十六年,晋与周等七国会盟于鸡泽,晋使荀会迎吴王寿梦于淮上,吴王不至。同年楚恭王怨吴为巫臣伐楚,乃举兵代吴,后为吴所败。寿梦十七年,王以巫臣子狐庸为相,任以国政。次年夏,吴使其大夫赴晋,解释不会鸡泽之故,请与诸侯修好。秋、晋率诸侯会吴王于戚。寿梦二十三年,晋与诸侯会吴王寿梦于楂。至是国始强大,诸侯尊为盟主。寿梦有四子:长诸樊、次馀祭、三夷昧、四季札。札贤欲立之,札让不可。将薨,遗命史终弟及,以次相传。 诸樊 名谒,吴王十八世寿梦长子。生年不详,卒于周灵王二十四年。周灵王十一年(前王六一),吴王寿梦薨。王病未卒时,因四子季札贤,王欲立之,札让,王乃命诸樊曰:“我欲传国及札,尔无忘寡人之言。”嘱咐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。王卒,诸樊以适长,摄行事,当国政。吴王诸樊元年(前五六O),已除丧,遵父命,让位于季札,札仍不受而耕于野,诸樊乃嗣位称王。周灵王二十四年(前五四八)冬,王伐楚,攻巢(今安微瓦埠湖南),中箭亡,在位十三年。遗命传位于馀祭,以次相传于季札,以承先志。 馀祭 名戴,吴王十八世寿梦次子。生年不详,卒于周景王元年。袭兄诸樊王位。周景王元年(前五四四)。王伐越,获越俘,使守舟。馀祭观舟,越俘乘其不备杀之,在位四年,其弟夷昧继为吴王。 夷昧 字夷末,吴王十八世寿梦三子。生年不详,卒于周景王十八年。袭兄馀祭王位。夷昧即位后,使其弟季札通好北方诸侯,历访鲁、齐、郑、卫、晋等诸国,知兴衰,析清浊,志若松筠,不撄世网。周景王七年秋(前五三八),楚以诸侯之兵伐吴,围朱方(今江苏镇江市东),克之,杀庆封,灭其族。冬,夷昧为报朱方役,兴师伐楚,败楚,入棘(今河南永城南)、栎(今新蔡北)、麻(今安徽砀山东)。次年十月,楚灵王会蔡、陈、许、顿、沈、徐、越之师伐吴,以报其攻棘、栎、麻三邑。吴师败楚师于鹊岸(今安徽无为西南江岸)。周景王九年,楚以徐君亲吴,执之,逃当。吴救徐。楚令尹子荡率师伐吴,驻军豫章,吴败之于房锤(今安徽蒙城西南)。周景王十六年夏,楚灵王暴虐,国人咸怨,其弟三人皆欲乘机取王位,内乱,灵王师溃自缢,平王即位。楚卫徐之师闻名内乱,解围还,吴师追之,败诸预章,获荡侯、潘子、司马督、器尹午、陵尹喜五帅。冬,夷昧乘灵王之丧、平王初立,兴师取州来(今安徽凤台)。周景王十八年,吴王夷昧卒,在位十七年,四弟季札当立,季札让,乃立夷昧之长子僚为王。 僚 一名州,吴王夷昧长子。生年不详,卒于周敬王五年。周景王十八年(前五二七),吴王夷昧卒,四弟季札当立,季札让乃立僚为王。在位十二年。周景王二十年,王僚使公子光率舟师伐楚,以报前来诛庆封之仇战于长岸(今安徽当涂西)。楚师先败,司马子鱼(公子鲂)战死,继而楚师大败吴师,获吴王第舟。吴师夜袭,又败楚师,夺回乘舟。周景王二十三年,楚平王听信谗言,杀太子建其傅伍奢及长子伍尚,尚弟伍员(子胥)自楚避难入吴,向王僚及长子伍尚,尚弟伍员(子胥)自楚避难入吴,向王僚陈术伐楚之利,未受重视,乃改事公子光。周敬王元年(前五一九)秋,王僚伐州来,楚今尹子瑕、司马远越率楚、蔡、陈、许、顿、胡、沈之救之。子瑕卒于师,军无斗志。吴公子光进言吴王,以诸侯同役而不同心,请先犯胡、沈与陈。僚许之,战于鸡父(楚地,今湖南固始东南)。胡、沈、陈之师先溃,许、蔡、顿之师继之,楚师随之亦溃。周敬王二年,僚使光伐楚,楚守边之师无备,吴遂破巢(今瓦埠湖南)及锺离(今凤阳东)。周敬王四年,楚平王卒,次年春,僚乘楚丧使其弟掩馀、烛庸率师伐楚之六(今安徽六安东北)、潜(今霍山县南);使季札于晋,以观诸侯之变。楚发兵绝其后,吴兵不得还。公子光早有求王位之念,现利用大兵远征难以回师之机,以为时不可失,乃与伍子胥密计,光伏甲于窟室而宴王僚。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中以进,刺杀王僚。光竟代立,是为吴王阖闾。 光 号阖庐,一作阖闾,吴王十九世诸樊长子。生年不详,卒于周敬王二十四年。时吴王夷昧薨,吴人立其子僚为王。光曰:“先君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为季子耳,将从先君之命,则季子宜有国,不从先君之命,则当我立,僚乌得为君?”周敬王五年(前五一五),僚乘楚平王薨伐楚,楚发兵绝其后,吴兵不得还。光乘宴王僚之机,使专诸刺僚,遂自立为王。召伍子胥为行人(外交官),以伯喜为大夫,孙武主军事,共谋国事。伍子胥献策:分兵以扰楚。阖闾用子胥之谋,以偏师伐夷(即城父,今安徽毫县东南),侵潜(今霍山南)、六(今六安东北)。楚沈尹戍率师救潜,吴师还。吴又以一师围弦(今河南息县南),楚左司成戍,右司马稽率师救之,及豫章,吴师又还,楚师疲于奔命。周敬王八年,王阖闾使徐、锺吾执僚之弟公子掩馀和烛庸,二公子奔楚,阖闾怒,执锺吾之君,灭徐。周敬王十年,阖闾率军伐越,越君允常迎战,吴、越始交兵。周敬王十四年,阖闾率师会蔡、唐之师伐楚,五战皆捷,攻入郢都(今湖北江陵)。次年夏,秦以子蒲,子虎率车五百乘救楚,大败夫概于沂(今湖南正阳镜),楚公子申(子西)败吴师于军祥(今湖北随县西)。吴腹背受敌,阖闾之弟夫概乘之,潜归自立为王。阖闾闻之,引兵攻其弟,弟败奔楚,再与楚、泰战,败于麋(雍筮附近)、公之溪(襄樊市东)。周敬王十六年,吴王命太子夫差率师伐楚,败楚舟师,获其帅潘子臣、小惟子及大夫七人。吴又败楚大夫子期所率之陆师于繁场(今河南新蔡北)。楚大恐,迁都于都(今湖北宜城东南)。周敬王二十四年,阖闾闻越君允常卒,兴师伐越。吴、越战于(今浙江嘉兴南),吴师败绩,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,斩其大趾。阖闾还,因受重伤,卒于陉(去木隽李七里),在位十九年。 夫差 吴王二十世阖闾之子。生年不详,卒于周元王三年。周敬王二十六年(前四九四),吴王夫差为报木隽李父仇,在夫椒(今太湖中之马迹山,一说为太湖中之西洞庭山,亦有说为今浙江绍兴北)大败越师。吴师入越,越王以甲楯五千辆于会稽山上(今绍兴南),使大夫文种贿伯喜请和。伍子胥请吴王勿许,日:“今不灭越,后必悔之”。是时,夫差方有志于北方,不纳子胥之言,卒与越讲和。勾践与范蠡为质于吴,卑事夫差,而授国政于文种。吴王有志于北方,欲伐齐晋,以称霸中原,乃筑城于邗(今江苏扬州市西,一说市之东南),凿邗江,南引江水,以通漕运,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。周敬王三十一年,夫差闻齐而伐越。夫差不听,命其出使于齐。子胥在齐,属其子于鲍氏。及吴胜齐,夫差闻之,赐剑使子胥自刎。周敬王三十七年,夫差会鲁、卫、宋等诸侯于郧,吴欲称霸。次年夫差率师北上,以会北方诸侯,留太子友、王子地等守国。七月,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会盟于黄池(今河南封丘西南),与盟者尚有周卿士单平公和鲁哀公。吴、晋皆争先歃血,夺盟主位。是时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,锐意灭吴雪耻。今趁吴国内空虚,乃发兵四万私率亲兵六千伐吴,大败吴师,破吴都。夫差闻之,遂让盟主位于晋。冬,吴王夫差使人以厚礼请和于越,越王勾践自度亦未能灭吴,乃许之。周敬王四十二年,越王勾践伐吴,夫差御诸笠泽(又名囿,在今淞江入太湖处)。两军夹水而阵。越先以左右两翼扰吴师,及吴师分兵抵御,越以三军会攻吴之中军,吴军败北。周元王三年(前四七三),越王勾践大举攻吴,围姑苏(今江苏苏州),夫差见大势已去,弃城西奔,遂自刎而死,在位二十三年。吴亡。 从始祖泰伯君吴,以迄夫差自刎国亡,计七百七十一年,位传二十有五,历二十一世。 虞仲(西周) 字仲武,吴王第三世叔达次子。周武王封之于河东虞城故夏之墟,主仲雍祀,是为虞公。其后子孙以国为姓,传国十二世,被晋所灭,后为虞氏始祖。 夫概(春秋) 吴王十九世诸樊次子。周敬王十四年(前五0六),夫概随兄吴王阖闾率师会蔡、唐之师伐楚。吴、楚之师陈于柏举(今湖北麻城东北),夫概曰:“楚瓦(子常)不仁其臣莫有死志。先伐之,其卒必奔;而后大师继之,必克。”夫概以其所属五千人击囊瓦,囊瓦之师奔,楚师大乱,吴师追楚师至清发(今汉水支流员水)。楚师半济,吴师击之,败诸雍筮(今京山西南)。吴师五战五捷,楚昭王闻之出奔,吴师遂人郢。楚大夫申包胥乞援于秦,吴秦廷七日,秦师乃出。次年夏,秦以子浦、子虎率车五百乘救楚。子蒲以“吾未知吴道(战法)”,使楚先与吴战,而自稷(今河南桐柏境)会之,大败夫概于沂(今河南正阳境)。楚公子申(子西)败吴师于军祥(今湖北随县西)。秋,吴腹背受败,前有秦师、楚师、后有越师、夫概乘之,潜归自立为王。阖闾闻之,引兵攻其弟,夫概兵败奔楚,楚封之于堂溪(今河南西平县西北)。 季札(春秋) 吴王十八世寿梦四子。生于周简王十年,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。
周灵王十一年(前五六一),寿梦病将卒,因季札贤,王欲立之。季札让曰:“礼有旧制,奈何废前王之礼,而行父子之私乎?”寿梦遗命:史终弟及,以次相传,必授国季札。王卒,诸樊摄行国政。既除丧,诸兄皆致国季札,季札谢曰:“夫适长当国,非前王之私,乃宗庙社稷之制,岂可变乎?”季札不受,弃其室,避耕于舜柯山。诸樊伐楚中箭亡,当政十三年,卒前遗命传位于馀祭,以次相传于季札,以承先志。馀祭卒,夷昧立。夷昧在位十七年,又欲传位于季札,札辞让,遂逃归封地延陵。季札继承人祖泰盛德,三让王位,世人尊为“至德第三人”。季札品德高尚,且才华出众,为杰出的政治家、外交家。吴王馀蔡四年(前五四四),季札奉命通好北方诸侯,历访鲁、齐、郑、卫、晋等国,知兴衰,析清浊,为世人所赞赏。季札一生谦冲,蕴蓄于孝友之中,又极重友情,守信义。相传季札道过徐、徐君好其剑,口弗敢言,为使上国未献。及还,徐君已卒,乃挂剑于其冢树而去,因此深受徐人敬重。季札受封于延陵(今江苏常州),史称“延陵季子”,后又受封于州来(今安徽凤台北),故又称“延陵来季子”。季札谢世后葬在江阴申浦(今江阴申港)。历代百姓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祖,修建了雄伟壮观的“季子陵园”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